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化,使整个生活区具有标识性。(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突出生态理念,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2.合理利用空间,注重功能分区及其互动,确保规划的弹性;
f3.建立清晰、流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4.绿化系统有机完整,层次丰富;5.布局多种类型的交往空间,结合不同的氛围,创造舒适亲切的空间尺度;6.建筑布尊重传统,单体设计力求富有时代感和文化艺术性。二、项目总体布局方案(一)空间布局生活区总平面布局有序,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简洁大方而有一定的变化。生活区与行政综合服务区布局统筹考虑。1.根据生活区的实际情况,生活区功能分区主要由村民生活区和休闲游憩区组成。2.在生活区功能空间规划布中,结合用地规模、使用功能形成以生活区为核心,从里向外依次布局。3.规划建成区远景发展方向(用地拓展)为向南、东,控制向北发展。(二)建筑布局生活区建筑的空间布局、体量和单位设计必须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开放型、多功能利用的要求。特别是生活区的基础设施建筑应采用模数化设计,以满足移
f民安区未来发展的要求。(三)环境绿化布局1.绿化体系融于新村环境背景中,建立多极绿化层次,深入到生活区各个角落。2.绿地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生态防护绿地、游憩绿地、行路树及房前屋后绿地。(1)生态防护绿地:布在生活区外围,呈带状多条或面状布局。每条宽度为30~50米为宜,应选择培植以旱生灌木为主,乔木为辅,交替分布。(2)游憩绿地:布在接近生活区,沿道路呈块状或带状分布。该项绿地应选择培植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以灌木为主,兼顾生态功能与园林效果。根据游憩的需要,绿地内可适当设计人文景观,文化娱乐设施、建筑小景,集游憩、观赏和防护等多种功能。(3)行道树及房前屋后绿地:布在道路两侧和生活区、行政综合服务区。(四)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1.保持生活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塑造生活区总体轮廓时,注意建筑物、道路与绿化空间的有机结合,使之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2.明确公共服务建筑、绿地为景观轮廓线主体,并保证公共
f建筑物在总体轮廓中的地位不受破坏。3.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塑造生活区内主导地位的或具有某种独特价值的建筑风格、样式和艺术表现。4.绿化景观布局采用小面积草坪和花卉、大面积灌木、线形及带状乔木布手法,形成空间层次分明,视野较开阔的绿化景观。5.建筑的尺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