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f初中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
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
远吗”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
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
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
的考验。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
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
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
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
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
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
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明白却不说出来
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例子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例子,就不再教他了。”】
不愤(心里想弄明白)不启(启发,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