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
f视这种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一些可能出现的激化矛盾的场面就可以避免,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觉,而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如合作、助人、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同伴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也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怎样让学生摆脱孤独感?
学生孤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一种是性格过度内向,不喜欢多与人打交道。另一种是社交退缩,有些学生生性怯懦、自信不足,因而不敢与人打交道,怕自己出洋相,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故常常采取退避行为。还有一种是学习时常失败,没有成就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父母下岗等,因而自觉低人一头。
这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导:a向父母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属后者最好请心理医生诊断治疗。b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c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有些同学只有在小组里才敢发言,就多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请班级同学合作,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态行为2、怎样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自私、气量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性格障碍。学生的嫉妒心则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同伴相处,常常与同伴冲突。
有位老师反映过这样一个情况:有位学生自己常有一个怪念头,就是难容忍别人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有时别的同学考试分数超过自己,就会觉得特别难受,晚上会失眠,白天会莫名其妙地怒。文明学生评了别人,便会觉得很不服气,耿耿于怀,不能排解。这其实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嫉妒心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