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技巧:庭审技巧:巧妙地解除证人心理上的障碍
只有巧妙地解除证人心理上的障碍,才能消除证人拒证、伪证等消极现象和对抗心理。
询问的目的在于获取证人的真实证言。证人在对抗心理的支配下,不仅不可能提供真实证言,而且还可能提供虚伪证言。因此,为了完成询问任务,律师应首先转变证人的对抗心理。
转变证人对抗心理的可能性的依据在于:
1证人的对抗心理是在一定主客观因素的支配下产生的,律师如果能够改变并消除这些因素,则从根本上消除了证人对抗心理。
2人的心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询问中,律师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以影响证人的心理,对证人心理施以各种刺激。如果这些影响和刺激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则证人就能产生律师所希望的心理反应,对抗心理就可能被积极配合询问的心理所代替。
因此,转变证人对抗心理的策略实质上是心理影响的策略,是各种心理影响的措施方法的实际运用。
但是,心理影响的方法只有在证人愿意接受影响的内在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前,证人应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有所准备。有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证人出现理智障碍和情感障碍现象,表现为完全不能接受心理影响,证人的心理裂痕尖锐地反作用于律师,对询问完全从相反的角度进行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未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接触,甚至是由于律师的侮辱、怀疑和非礼表现所引起的这时,任何逻辑论证都不可能使证人信服,或者是证人有其他严重的精神负担。
1
f因此,克服证人的理智和情感障碍,同证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表现出对证人的信任和关怀是实施心理影响的前提。
采用心理的方法转变证人的对抗心理实质上是律师通过改变和施以各种刺激,用以改变证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的过程,控制证人的思维活动,改变证人的某些认识和观念,改变证人对待询问的态度,使证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心理影响的目的是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在询问的过程中,询问人员都要努力并善于发现证人有无对抗心理。因为,证人的对抗心理有时是被证人用十分“巧妙”的方法隐藏下来的。例如:有时,证人的陈述讲得很流利,从形式上给人一种真诚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流利的陈述可能是事先背熟的,它和事实有很大出入。有这样的案例:证人讲话停顿时间拉得太长,且不是回忆发生困难,而是证人在思想上对是否如实陈述在进行斗争。还有位证人陈述时偷偷注意律师的表情和反应,这是证人在分析自己的伪证是否被律师所相信。
在发现证人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