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熟悉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从而增强纠正错别字的自觉性和自信心。2.培养正确书写、使用汉字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探寻错别字的成因,掌握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我来挑错让学生从生活中(如街道的牌匾、广告、报刊杂志等)及作文中找出错别字。教学过程:一、导入:书面交际是人们交际活动的重要方面。除了印刷品、Email等以外,书面交际要靠写字来实现。甲方通过写字把信息传给乙方,乙方再通过写字把信息反馈给甲方。信息传递得是否准确、是否顺畅、是否高效,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字写得怎么样是重要的一环。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泰誓》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一位考生却误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失笑。他随即提笔作批语:“哥哥你错了。”考生粗心写错别字授人笑柄。从前有一家人家,老婆子和媳妇在家,老头子和儿子外出做生意。几个月以后,爷俩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还雇了一个伙计。有一天,同乡要回家,爷俩就托他捎回一封平安信。没料想,老婆子和儿媳接到信后大哭一场,原来,信上写了两句话:“生意兴隆。故了一人。”爷俩把“雇”错写成“故”了,而“故”除了“原因”“原来的”等意思外,还表示“(人)死亡”。婆媳以为不是老头子亡了,就是儿子死了,于是悲痛欲绝。错别字还给国家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某厂请日本一厂家印刷包装袋,设计的图纸上却误将“乌”写成了“鸟”,结果印好后的包装袋全部报废,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之巨。这些故事是说明写错别字是会闹笑话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二、课堂活动
(一)正字大行动1.学生展示收集的错别字2.请你改一改补充:1、市场、街道上的牌子上写着:鸡旦(蛋)、九(韭)菜、扦(插)座、亻丁(停)车、精品桂元(圆)、紫沙(砂)陶器、E想天开2、学生作文:(1)我爬(趴)在桌上哭了。(2)一打开门,屋里到处扔的是妹(袜)子。(3)我觉得我是品学兼忧(优)的好学生,大家一定都喜欢我。(4)报上报道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致)癌。(5)星期天,妈妈带偶去逛zoo(公园)。偶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GF(女朋友)也在zoo玩,“恐龙”一个劲儿地对我PMP(拍马屁),那‘酱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