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韩梅
教学目标: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教学难点: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前言: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习惯?
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
f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f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