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凌成礼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发生着令人欣慰的质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习惯乃至评价标准不可能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彻底改变,故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种倾向是,我行我素课堂教学依旧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其结果是学生学习效益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师生负担依然沉重。
另一种倾向是,止于形似课堂教学将新课程理念形式化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三维目标的割裂;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造成教学内容的泛化;浮躁、盲从的参与和活动造成课堂活动的形式化。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热闹、喧哗,但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的课堂时有所见。这种华而不实、有温度而无深度的教学,有悖于新课程自身的追求,同样是低效的教学。
19
f上述两种倾向虽然表现各异,但都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故此,实施高效教学,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学期,我校通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压缩教师讲的时间(整堂课1520分钟),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讨、研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论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我认为,要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必须在课前做好多方面的教学准备。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握好教材。教材是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是落实、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学习活动机会。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这里所说的吃透教材不是仅仅停留在弄清教材的内容的要求上,而是要能凌驾于教材之上,跳出教材,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灵活使用教材。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应从教材的控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用好教材,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资源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我们组织听了龙老师一节“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