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1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施太伦(德国)
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
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2体内机能。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5
f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原因: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六)教育制度
1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
1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
6
f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2)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4)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放初期;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37)初(712)中(1218)高(1823)(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五二二制”、“五三二制”(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