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物,丝织物光亮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
f纹粟”,就已观察到这种构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6.下列关于选文出处及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B.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准确依次说明了荔枝的生态及生产知识。C.课文大量使用下定义、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D.课文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7.关于选文第1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引用《荔枝图序》的文字和向老师质疑的故事,意在引出说明对象。B.引用故事开头,符合学生寻求解答的阅读心理,也使文章显得亲切活泼。C.《荔枝图序》通过对荔枝形态结构的说明,让读者对荔枝有了初步的印象。D.引用此文,意在批评当时老师知识的欠缺和学生“钻牛角尖”的学习方式。8.关于选文第2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外壳,突出了外壳红色的特点。B.本段照应了上段“壳如红缯”的说法,指出了白居易说法的不足。C.中国人在唐代就已经对荔枝壳的外形构造进行了细致观察。D.本段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荔枝外壳的构造特点。9关于选文第3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成熟荔枝的颜色、成熟期和主要产地。B.选段引用的三句诗歌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