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现象
()一、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二、心理现象的定义及分类、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
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过
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格又称为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人格
特征,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人格倾向,
是指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等。第二节心理的
脑基础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
表现、大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
动物进化中产生神经结构之后才产生心理机能,随着
进化,动物越高等,脑的结构愈复杂,心理活动也相应发展和复杂。、个体心理的发展随
着脑的发育和发展,个体心理也相应的发展。、大脑的生理研究
任何心理活动都
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如:各种感觉都有相应的感觉区
知觉定位在颞叶等部位
记忆与海马、颞叶、额叶等有关
左侧额叶区是产生言语的关键部位
左侧
颞叶与顶叶的交界处区对言语十分重要、临床观察
任何大脑部位的损伤,在发生
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心理变化二、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野生
儿的研究如:狼孩、猪孩、心理活动来自客观现实大脑不仅反映当前看到、所听到
的现实,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听说、看到的事物,以及想象从未见到的事物。人类
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的心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
社会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第三节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
的概念与特征、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嗅
觉反映向日葵的香味、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如:向日葵的知觉反映其形状(视)、颜色(视)、气味(嗅)、甜味(味)、硬度(触)、
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
觉的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知觉的基本特征()、知
觉的选择性
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选择地对其进行加工()、知觉整体性(组织性)
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的反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