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识读“丝绸之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时间,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而设计。自古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从未停止过。从某种意义说,中华文化是在长期与多种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本课选取两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展示这一时期的中外交流的情况和特点,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1
f本课的内容与历史地理关系密切,历史地图的大量使用将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充分体现历史与地理的整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形成大学科的概念。
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中外交流内容的学习,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教学方式: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边放四幅图片边导入新课)西域歌舞、大漠驼铃、黄沙万里、冰雪晶莹,这就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辟的“丝绸之路”在我们脑海中唤起的美好遐想。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第十五课的学习。
(显示标题“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师:本课的标题是“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西域指的是哪里?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西域的具体地理位置?
生:(照书答)
师:这是书上的答案。其实,西域的含义有两种(放幻灯并指图说明)
2
f狭义的专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则指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广大地区。本课所讲的西域指的是广义的西域。但不管它是狭义还是广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