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1、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2、我国财政支出中常说的“两项补贴”指的是价格补贴和。3、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4、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二是。5、消费税采取和两种征税办法6、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和。7、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8、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和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9、行政管理费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那么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机构设置的多少、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多少,自然是决定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关键因素。10、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国际经验表明,采取将财政融资的与金融投资的有机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即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作用的最佳途径。二、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2、税收支出3、免征额4、税收制度5、税收的收入效应三、简答题1、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2、简述税收的“三性”。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4、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5、什么是市场失灵?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6、财政政策有哪些政策工具。四、论述题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2、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五、材料分析题
f《案例一》、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的维护国家职能目前的财政学教科书多赞同马斯格雷夫的财政三职能:“配置资源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但本书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维护国家的职能。这可从建国以来国家财政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提供的财力保障来看。1998年,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经费支出达7256亿元,比1952年的145亿元增长了49倍,年均递增89;用于公检法部门的经费支出达4812亿元,比1982年的124亿元增长了近38倍,年均递增276。1950~1998年,国家财政累计安排国防费99725亿元。如果从我国建国后的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在前三十年中,财政支出中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多数年份名列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退至第三,但同期国家的行政管理经费却有较大增长,这里面虽有不合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