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f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12分,第13小题6
分)
8.(12分)【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
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
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
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
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
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f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