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
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项目,着力打造
蓝色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基地,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
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青岛经济的主导产业。篇三:调研报告青岛建筑调研资料总会
青岛近现代建筑风格调研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有崂山
西有平原北揽大泽南接黄海。然而,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到1922年间的三
十多年间由于旧中国的腐败落后,青岛先后被德国及日本侵略者统治侵占,来到德国建筑师、
日本建筑师以及西方留学归国的中国建筑师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带到了
青岛,而青岛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也为实现这些思想提供了可能。因此,青岛的城市布
局和建筑都带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
一、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年)
1897~1914年,青岛作为德国殖民者独占的殖民地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较早
地开始了近代城市的历程,使青岛在城市风貌上的独特性表现为德占时期建成的高质量的德
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
1、殖民时期风格建筑
代表建筑:沂水路11号德国总督副官宅邸旧址、青岛中医院、德华银行。青岛地处北
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又因其三面环海,在海洋环境的调节作用下,空气湿润、
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胶澳志方舆志气候》载青岛属“海洋气候,吸热缓
而退冷亦缓,冬有暖流之灌溉,夏有凉风之鼓荡,故寒暖均不甚烈。”、“青岛市街三面环海气
候极佳,日暖风和实为良港,但由中区至内地则为大陆气候,故寒暖之差极大”。
德国建筑师最初直接引入了英国殖民地常用的“外廊式样”,建筑的层高也在4m以上。
然而不久就发现青岛的凉爽气候根本就不需要这种热带建筑形式,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
改造了,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德人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气候因素,“房屋之配置为防冬季
f之北风,故楼梯及附属舍恒置于北方,而寝室及居室恒置于东南方,又以东南方夏季多东南风,故恒置露台以承之对于强风及湿气亦有适当之防备。”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以适应青岛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青岛旧海关大楼,建于1899年,立面为两层券廊处理。德国总督副官宅邸旧址,屋顶铺中国瓦,四周围以敞廊;德华银行,处于对气候的考虑,西面和南面设有通风的券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