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始终受到抑制。而人类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为了培养具有敏捷思维能力并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人,就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关键。
一、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捷径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如:“一片森林被毁灭会带来哪些恶果?”“地球日益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等一类问题,都是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追寻答案的。而复合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集中于同一方面,即从同一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性思维需要揭示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差异、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想象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它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灵活采用多种变通方法。而在探索问题时,发散性思维和复合性思维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比如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完善,如果仅靠发散性或复合性思维是不行的,只有两者穿插运用方能出成效。
二、善于联想,能展开学生发散思维
丰富的联想是展开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善于联想的学生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往往是比较强的。联想分“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即从事物发展的过去和未来,联想到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讲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就可以运用纵向的联想方法,从而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劳动技术、环境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横比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如巴塔哥尼高原为荒漠带,而与其同纬度的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混交林和温带阔叶林带,各自的气候分别为温带大陆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原因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造成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也可由此联想到当地的人文景观特征。横比不仅要善于从事物问的时间、空间的接近,事物间类似或相反以及事物因果关系去联想,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联想,由事物的外在特征联想到事物的内部本质。抓住其内在联系抽出本质特征,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新的地理概念与已有的记忆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