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P2Y12受体拮抗剂
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体,对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栓事件。P2Y12受体拮抗剂与阿司匹林联用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是各种指南推荐、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病抗栓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可供选用的P2Y12受体拮抗剂有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这些药物各自有哪些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又有何差异?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注:第一代P2Y12受体拮抗剂为1979年上市的噻氯匹定,其副作用较多,在临床应用中逐渐被氯吡格雷所取代),其在化学结构上属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是前体药物,需要在肝脏中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代谢成为活性代谢物后,才会不可逆地抑制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因此,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发挥存在延迟现象,即起效时间比较长。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消除半衰期较长,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服用该药后未产生抗血小板效果即“氯吡格雷抵抗”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用时可能会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已经明确CYP2C19是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代谢酶之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增加了氯吡格雷的黑框警告,
17下载文档可编辑
f建议临床医生选用氯吡格雷前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对弱代谢患者应增加剂量。
普拉格雷普拉格雷是第三代P2Y12受体拮抗剂,同氯吡格雷相同,此药也是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和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后,才会不可逆地抑制P2Y12受体从而发挥作用。研究显示,与氯吡格雷的标准剂量或更大剂量相比,普拉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更快、更持续、更强。同时,由于普拉格雷的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增加了其出血风险。
替格瑞洛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的化学结构分类不同,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烷三唑并吡啶类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故之前的中文名“替卡格雷”现已更换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是第一个可以口服却不需要生物转化就可直接发挥药效且可与P2Y12受体可逆结合的抗血小板药物。因其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性的,故一天须服药2次。替格瑞洛具有快速起效、非前体药物可直接作用、不受个体基因差异影响等优势,且与血小板可逆结合,停药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与普拉格雷类似,替格瑞洛对P2Y12受体的抑制效果也要强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疗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