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而且污水处理项目设施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也存在脱节。当前我县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村小组自行维护,相关管理能力不足的同时也欠缺必要的技术技能;而且村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意识薄弱,虽然设施已建成,但村民缺乏管理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致使污水处
f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较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的情况时有发生。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等未妥善处置,由此产生二次污染风险7。
23后期运行维护资金短缺我县属生态发展功能区,地方财政薄弱,虽然制定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奖补和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但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不足,我县投入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奖补资金只有15元人年,包括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需要。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大,而且作为维护主体的村、镇绝大多数经济基础较薄弱,因此,无法有效保障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维护资金,而且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全国各省农村地区均普遍存在89。3对策建议31因地制宜选址、科学选择处理工艺、严把工程质量关因地制宜选址就要求根据建设现状、地形特点、受纳水体条件及环境要求等确定,并结合生态公园、周边景观进行建设。选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符合所在乡镇、村总体规划布局;应位于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的荒地、坡地及河边滩涂地等,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尽量利用地形、地势,一般选择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地区或地势相对较低处,以满足污水收集管道重力自流要求,避免污水提升;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位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有利于尾水排放,能够
f适应扩建的用地需求10。科学选择处理工艺首先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经济社会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农村人口分布,选择效率优先、经济实用、维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按处理规模划分,与污水处理模式和污水收集系统对应,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分为以下三大类:1分散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分散的连片农户或较小自然村处理规模小于50m3d,服务人口小于500人,建议采用“无动力庭院式小型湿地、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处理工艺。2小型规模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较大自然村或较小行政村处理规模50500m3d之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