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多年的改革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以股改上市为契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宣布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实施股份制改造。至此拉开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股改大幕。至2010年7月,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通过改革,金
f融机构资产质量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5,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425。而到2011年年末,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工、农、中、建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317、1194、1297、1368。从被西方称为“已经技术性破产”到如今跻身全球银行排位前列,股改成效不仅体现在财务数据的改善,还表现为公司治理架构和市场约束机制等的明显改善。以股改为契机,四大银行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市场化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资本市场对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促进和监督作用得以发挥。中国经济时报:刚才你谈到要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业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可否具体谈一下过去十年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况?巴曙松: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加入WTO十一年来,中国不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银行业方面,自2006年中国开始对外资银行实施法人导向的开放和管理后,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取得显著增长。20012011年十年间,外资法人银行总行机构增加21家,分行类机构增加183家,支行类机构增加389家,设立城市从20个拓展到50个。与此同时,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2011年年底,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实现了统一。保险业方面,从2003年年底开始,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公司、地域和业务等限制相继取消,率先实现对外资机构的全面开放。截止2011年11月末,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4家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各级分支机构近300家。证券业务方面,2002年11月和2007年6月,QFII业务和QDII业务分别开闸。2007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修订规则进一步放宽参股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的条件,外资参股证券股公司的境外股东从原来的限于证券经营机构,放宽到金融机构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并将境外股东的持续经营年限从原来的十年以上降低为五年以上。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