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而并存生儒之制②而无隶于仕籍B.①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②皆得就试于礼部.C.①而无使之骤进.②则取士之方.D.①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
②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6.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fA.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解释:约计郡县中户口的多少,人材的高下,然后排出等级次序B.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解释:取消提学官职,让郡守来管理此事C.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解释:到了中年进行考核,以便要求他们成材D.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解释:不会只依靠诸生这一种途径了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博学多才的生员都需要参加礼部考试,中进士的可以授予官职。B.因违规被斥退等原因而空缺的生员名额,由通经能文者来补充。C.裁减生员名额,才会使生员知道辎重,使他们的老师诲人不倦。D.作者极力主张废生员,是想从根本上完全推翻现行的生员制度。8.作者认为必须通过两条途径来取士,这两条途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解说。(4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9.阅读下面的对联和诗,完成⑴、⑵题。(7分)花雨轻霏结青莲①世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②乾隆题香山四大殿注释:①青莲:常用以喻佛。②白毫相光: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宿香山寺明王世贞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①。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②天回象罔③愁。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④在南州。注释:①惠休: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②卓锡:卓: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③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④西竺: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佛教发源地。⑴.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的联和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3分)⑵.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的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切。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心境。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的内心感受。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的最大收获,也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所在。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的描摹处处可见,他淡泊隐逸的心境跃然纸上。10.王世贞《宿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