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遇到灾难的时候,要向民众征求意见;第二是“询国迁”,国家若迁都,要征求国人的意见;第三是“询立君”,特殊情况下,民众对君主的确立有参与权力。“三询”之事在《左传》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印证。
7、无为而治:“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概念。自然而然就是“无为”,“无为”地创造了一切,就是“无不为”,“道”因此是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逻辑。在文化的方略上,道家与儒家的差别,在于道家以去除人的“有为”而恢复“道”的“无为”的大境界。道家在思想上也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大格局,从“道法自然”出发,道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可称为“中国古代式的自由放任主义”政治文化观。这种观念认为,改造社会文化现状的枢纽和关键,就在于权力者以“无为”作自我限定,而将一切“为”的权利让给“民”之一边。于是这样以来因果关系就是“我”(即“君”)的“无为”是“民”的“为”的前提。“无为而治”的精义在于限制君王施展其无限的权力。
8、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言”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f二、重要思考题1、分封制的历史价值:分封制是中华民族形成自己统一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制度为后代社会许多文化现象奠基。
它有自身形成的特殊因果,也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一)分封制激发了人群的历史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就表现在每一个国家都根据
各自的情况开始了各自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激发。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是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诸子文化,而这种创造性力量的经久不衰,其原因也在于分封制的激发。
(二)分封制早就统一化的文明进程。分封制使得不同的人群最终放弃了敌对,走向融合,孵化了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建立,标志着一种横亘了多少世代的局部历史运动期的结束和统一的历史期的开始。相对于此前的“族群代兴”而言,西周的分封制凝聚了各古老的人群,建立了统一的政治后,文化的统一,精神的统一才上升为历史的主导趋势。
2、周礼在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导群伦的作用:民族形成的前提是氏族界限的消失,而界限消失的要件,是有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