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几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通过特殊的仪器,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的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本书第八、第九两章介绍了吸光光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根据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实际情况以及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本章再简要介绍几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一、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tomicabsorptio
spectrometryAAS,简称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与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在仪器及其操作方面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分析领域,该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选择性好,方法简便吸收光辐射的是基态原子,吸收的谱线频率很窄,光源发出的是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所以,不同元素之间的干扰一般很小,对大多数样品的测定,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多种元素。
2.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多数金属元素测定的灵敏度为1081010gmL1;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0g。
3.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的影响较小,所以,该法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微量、痕量元素的测定,其相对误差为0105。
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着灵敏、准确、快速等优点,因而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国防、化工、冶金、地质、石油、环保、医药等部门,可以测定近70多种金属元素。
二、基本原理
原子对光的吸收或发射,与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有关。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相应于这两能级间相差的能量;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则要放出这部分能量。由于原子中的能级很多,电子按一定规律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使原子吸收或发射一系列特征频率的光子,从而得到原子的吸收或发射光谱。通常认为,由基态与最接近基态的第一电子激发态之间的电子跃迁产生的谱线,为这种元素的特征谱线,也称为共振线。由于从基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生,因此,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论原子发射还是原子吸收谱线,都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即谱线有一定的宽度和轮廓。导致谱线变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与原子激发态寿命和能级差有关的自然宽度;有原子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