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20、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21、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2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角度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得丰厚利润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24、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昨天,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C.“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25、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一一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f26、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