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今天的社会,使学生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认识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打下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力求综合范围适当、建构形式合理。
从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以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整合“历史”与“地理”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这是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依据这一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分设三个主题。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地理、历史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人类社会的变迁为框架,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主题三:发展的选择。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为主线。
118
f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综合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曲折历程。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信息。(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