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4)异丙嗪25mg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10mg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1)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2)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4)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5)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6)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细菌污染:1、症状: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2、治疗:(1)立即停止输注。(2)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3)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菌种未明确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4)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