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前提。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就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分配资金、调节资金余缺;而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信用的本质特征。所以说,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信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即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债权债务关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吉登斯在其一系列社会理论着作里反复指出: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风险”与“信任”关系的协调,也就是信用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大体雷同,都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经济资源的准绳,但是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整体竞争力的差异较大,深究其因就是信用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可见,现代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一、信用缺失梗阻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涉及到中小企业自身资本金少、规模小、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落后、倒闭比率高等因素,涉及到现有金融体系中小银行不能满足、国有大银行不愿融资的体制的原因,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有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约,有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因素,也有当前资本市场排斥中小企业筹资的原因(梁峰,2000)。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揭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现实意义,同时认为,在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核心的今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方面中小
f企业需要资金发展壮大时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沉积了大笔资金缴存中央银行、转存上级行或通过不正当渠道流入股市投机,造成我国投资需求不足、进而消费需求和总需求不足,为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信用缺失梗阻了资金的流动。信用的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关键。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信用在内容上由承诺和兑现两部分构成。承诺,不管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的,都很容易做出;而兑现则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统一,不是容易做到的。有还款意愿但没有还款能力或者是有还款能力但没有还款意愿,都会造成信用在内容上不完整,即“信用缺失”,这是指狭义上的;广义的信用缺失还包括整个社会缺少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等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狭义上的信用缺失,尤其是由有还款能力而无还款意愿所造成的,引发的结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