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限时训练
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基础1、2、57、8、9、10中档3、611稍难41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广州一模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解析:材料并未提及经学,且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是在魏晋时期,而非宋朝。故A项错误。对于唐太宗和魏征的评价,司马光与程颐有不同的看法。程颐认为唐太宗“篡名”非法夺取皇位,魏征则事二主,不是忠臣;司马光对此则不以为然,依旧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观点撰写史书。这说明历史记录往往具有主观性,会受到史书编修者和旁人主观看法的影响。故B项正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史书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和疏漏,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可信。故C项错误。不能因为程颐一次受挫的干预行动就断定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且结合所学可知,后世史书往往会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淮北模拟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B.理先气后D.格物致知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即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和气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获得理的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广元诊断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
1
f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解析:思想到原则到规则到民众生活的过程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趋向,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所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