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由此而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全球糖尿病病人已逾1亿,我国约有1千多万[1]。糖尿病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1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做好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求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向病人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病人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应用娴熟的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其次,必须紧紧围绕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第三,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散步等,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体现在护士与病人交往的举手投足间,它既可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单独开展。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开展系统的心理护理。2重视心理沟通,稳定糖尿病病人情绪护理人员的情绪稳定对病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的热情微笑、举止文静、谈吐不俗、操作认真无形之中给病人一种温馨、圣洁和心理安慰,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糖尿病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起重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活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情绪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1]。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目前还不容易根治,许多病人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不能正确面对,从而导致性格的改变、敏感、固执及长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障碍,使病情发生、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