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我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运作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1)国外专家学者对直投业务的研究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受科技浪潮推动、产业更新速度加快,直接投资业务的直投投资基金应运而生,国外投行直投业务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直接投资业务国外主要落实到了实践上,各大投行的直投业务都在总业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直投业务的投资对象大都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关于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风险Mority和Kos
ik(1989)认为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Souder和Bethay1993认为应该分为商业、市场和技术三类风险。Belev则将其分为技术、资金、设计、支撑体系、成本与进度和外部因素六大类。
学者ICK(2005),他针对1975到2003年间2380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投资回报与投资风险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为:在企业发展到成熟后期进行的投资往往能够达到取得额外收益的效果,相比之下,对于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就大为减少。后期的投资能从自身表现和市场期望两个方面满足投资人的要求。
国外管制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帕累托和庇谷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第二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除了对管制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外,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俘虏论”。第三阶段的管制经济理论从80年代延续至今。这一阶段,许多经济学家针对芝加哥学派对政府经济管制的诘难,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证明市场缺陷普遍存在,推导出政府管制经济的必要性。JosphEStigliz(19821989)以法律的内在不完备性理论,从制度结构完善的角度,论证了政府管制在优化执法权和立法权配置上特有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引入政府管制的条件Kathari
aPistor(2002)较好地解释了金融市场的政府管制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管制型政府崛起”的现象。
(2)国内专家学者对直投业务的研究
关于直投业务的模式选择问题,陈峥嵘(2008)认为证券公司成立专业的
1
f子公司,更具现实性。建立了有效的投资决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以防范、控制直接投资业务与证券公司其他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利益输送风险、以及“暗箱操作”和道德风险。而采用内部事业部制采取事业部制必须建立“防火墙”,包括资金与账户运作的分立管理、部门与人员单独设置、场地与硬件分开管理,以及从领导与组织机制、监控制度上保证独立性等,以有效隔离直投业务与券商其他业务。
关于直投业务的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