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地位于5:35
晨光5:360:00
日出地平线6:100:40
日落地平线18:2023:40
昏影18:440:00
天空昏暗开始18:45
B.五一劳动节前后D.冬至日前后
A.赤道附近地区C.北极地区读下图,完成14~15题。
B.副热带地区D.南极地区
1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A.20°C.30°B.23°26′D.66°34′
1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2012年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和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开展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如下图。当手表显示12时16分时,β角最小,为63°26′,读图完成16~17题。
16.在测定经纬度的活动中,运用到的地理知识有①地方时的计算②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⑤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3
f日期的变更⑥四季的更替A.①②③C.②③⑤17.对该中学所在地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①②④D.④⑤⑥
A.该中学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为50°N116°EB.该日手表上时间为18时16分时,学校教学楼的影子朝东北C.过一个月后的同样时间再次测定时,发现β角变小D.该日的前后一段时间内校园中红旗朝向西北飘扬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下图,回答18~19题。18.天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A.谷雨与立夏C.雨水与处暑B.立冬与立秋D.小满与大暑
19.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A.珠江流域
B.东北平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大气的热力运动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1.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下图为某地及附近地区大气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
4
f22影响图中大气运动强弱变化的主要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