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适用学制获取证书编审制核
20149
艺术设计
三年制无陈淑姣
制定日期
f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与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面向艺术设计各专业开设的专业通识选修课。其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分别占70和30。《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艺术专业群大类的公选课,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本着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对接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为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本课程前导课程有《文艺常识》和《中外美术鉴赏》,是学习后续课程《创意思维》、《设计综合应用实训》等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等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并掌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体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整理与记录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训“求实、创新、厚德、重艺”所包容的发展目标。
三、教学起点
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44学时)完成。该课程的前导除相当高中水平的通识课程以外,还有艺术类其它技术平台课程,如:《素描》、《色彩》、《中外美术鉴赏》等,他们已具有相关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基本能力,具体如下:1.具有基本的语、数、史、地等文化基础,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达能力;2.具有造型、色彩认知等美术基础,具备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