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需要的历史信息。搜集历史资料首先要确定搜集资料的时间、地域和内容范围;第二就是利用有效的资料获取渠道。目前比较常用的渠道有三种,一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三是进行田野和社会调查。对搜集来的历史资料,要根据它对学习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
f分类、整理,以方便在学习中使用和查找。四、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掌握必要的方法是重要的。总的要求
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运用手中掌握的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前,首先要对历史资料的重要与否进行认真的鉴定:包括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真假、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质等。其次,在使用历史资料作证据时,要注意选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说明问题。要选用多则来源不同的相关材料来论证某一个问题,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三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随意阐释,要用证据支撑论点或结论。
五、做历史练习的方法历史新课程的练习包括书面作业、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历史论坛、专题展览等多种行式。在做历史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已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学会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练习的过程也是历史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练习及时发现过去历史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这里所讲的“练习”主要是书面作业。按照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一步就是审题,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即试题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f第二步就是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即“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后解决问题。第三步,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予以叙述。论证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