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必须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才能落在实处。要‘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者,一念不生,有‘不动’义,不动就是定;惺惺者,了了分明,有‘观照’义,观照就是慧。保任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即是定、慧双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中没有定是狂慧,定中没有慧是死定。所以,下机渐道凡夫只是闭关修定还不行,出关后还要在事境上磨练,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自然任运’就是随缘;‘保任于惺惺寂寂’就是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发了大财无所谓,穷得叮当响也无所谓;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不起分别、取舍、攀缘之心。古德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是‘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的绝妙口诀,不但慧中寓定、定中寓慧,而且还防止了死定和狂慧。r
r
r
r
‘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这里讲的止观,并非天台宗的‘摩诃止观’,或者别的什么止观法门,而是‘无分别智止观’没有分别的智慧所行的止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止即是定,观即是慧。‘无为’就是廓然无造作,‘俱生’就是森罗万象,‘法尔’就是本来如此。无为、俱生、法尔三个词,活泼泼地烘托出法身的无相之实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就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核心。所有的修行法门都离不开惺惺寂寂、都离不开定慧交资、都离不开止观。念佛的人把心缘在佛号上,就不起别的念头了,这就是止;佛号听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这就是观。参禅的人,疑情笼罩全身,无暇生起妄念,这就是止;提起一句话头,了了分明,这就是观。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这样,结印、持咒摄住了身心,这就是止;心念耳闻,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大手印教我们‘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r
r
r
r
明朝末年,密云圆悟禅师住持宁波天童寺。当时,天童寺周边有很多茅蓬,供精进参禅的和尚居住专修。有一年冬至时节,密云禅师令侍者给茅蓬里的和尚送棉衣。有一位茅蓬老宿对侍者说:‘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用寒衣。’侍者将此话汇报给密云禅师。密云禅师说:‘此僧似有悟处,恐未实,更于语下搜看。’就令侍者再去问:‘娘未生前著何衣?’老宿答不出来了。密云禅师就嘱这位老宿参究‘娘未生前著何衣’这个话头。三年后,这位老宿圆寂了,并没有参破话头、没有道出一句转语。火化后,舍利无数,好多人都惊叹:这么多舍利,这位老宿修行得很好啊!密云禅师说:‘舍利十斛,不及转语一句。尔等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