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WTO上海举办APE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3“神舟五号”成功
2005连战访华(坚持九二共识)2008实现两岸通航、通邮、通商
194919561956196619661976197619781978今
五个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f政治
一.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西柏坡1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2工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3基本政策:确定革命胜利后,共产党政、经、思、外交方面基本政策4确定总任务:①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②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5.工作作风:告诫全党、谦虚谨慎
二.新政协召开19499北平1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基本性质基本方针的政策)2确立中央人民委员会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意义:①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协制度
②为新中国成立奠基
三.第一届人大召开1954北京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①体现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②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意义:三大制度确立,为民主法治建设奠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过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宪法正式确立
最早:1947内蒙古自治区最晚:1951西藏解放1965西藏自治区
五.中共八大19569北京1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主要贡献)2主要内容: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六.八大二次会议195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七.文革时期对法治的践踏19661976
f一.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1恢复前:形势严峻、面临崩溃2意义:为开展计划经济创造条件
经济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953
1一五计划19531957
目的:把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基础差、增强国防、借鉴苏联)
【一化】
成果:东北重工业基地
②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三改】
意义: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②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内容:农业、手工业: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公私合营评价:①标志中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