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验提升以深度课改为契机,以上学期各“大学区”阶段交流汇报为基础,2014年3月将开展小学“大学区”课改工作成果展示现场开放活动。活动将通过“课改”成果文集展示、“课改”工作阶段总结、“课改”工作经验交流、“课改”工作先进表彰、“课改”教学现场汇报等内容,总结前一阶段“大学区”活动、展示“大学区”成果、明确“大学区”下一步工作。(详见《绿园区小学课改工作总结展示活动方案》)(二)以推进深度课改为侧重,促进教学优质发展2014年,小学部将积极整合学区教学资源,搭建共享、交流和互动的教研平台,巩固“以校为主,联片教研,网络支持”的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机制,提升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水平。以学科为“线”,区域划“片”,层次建“体”的“线、片、体”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通过有计划地在片区内开展集体备课、现场课堂研修、专题辅导、案例点评等活动,努力将区域联研、校际共研、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课改深化,达到共同发展。1常规教研促转变:2014年将重点跟踪、指导以学区为单位的集体备课,优化备课方式、精化备课内容、细化备课要求,进修学校的学科教研员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到各大学区及学校的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给予具体指导,使大学区、学校的集体备课的质量不断提高。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现统一教学步调,优势资源共享,教师能力互补,提高备课质量,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做好常态教学工作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倡导学区开展备课时做到三明确:第一,明确备课主题。每个学区的每次集体备课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根据主题开展相应的教材解读及案例共享。第二,明确备课内容。在备课中,不仅研究教材内容,同时结合课改对各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深度课改的核心问题,进行梳理,加强认识;也要通过集体备课对学科知识呈现、能力培养、课堂调控作以预设和说明,让教师对课改中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第三,明确备课形式。学区式的集体备课既可以以合作论坛的形式,也可以以网络研修的形式,结合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本学科的教学理论,畅谈自己对备课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本学科具体板块进行案例分析、片段讲解等形式进行解读。2专项评比促提高:为了推进深度课改顺利实施,进一步探讨导学案的编写与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促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