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二、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三、教案重、难点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四、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和爬山虎的实物五、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伴。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快快爬高墙。打一植物(爬山虎)。简介爬山虎。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同时播放爬山虎的图片,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请学生回答他们所见的爬山虎的特点(叶子的形状、颜色和藤蔓)。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爬山虎不需要借助架子也能往上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爬山虎有脚)。那么在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将不认识的生字词做上记号。本课重难点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隙、拂、漾、蛟本课重难点词语:嫩绿、引人注意、新鲜、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漾起、叶柄、触角、蛟龙、痕迹、逐渐、牢固重点讲解“虎、叠、茎、逐”3、分组朗读课文,进行小组评价。
4、放课文音频,学生仔细听并思考课文大意:课文主要抓住爬山虎哪几个方面写(叶子和脚)。音频结束后抽学生回答。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自然段。(一)点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1、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能感受到爬山虎的茂盛?
14
f“满是”“一大片”2、第一自然段中2次提到“墙”,这暗示了什么?暗示了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叶子的特点:刚长出来的叶子:嫩红长大了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