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二)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三)作品结构分析
f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四)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五)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眼:心里颇不宁静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f分析思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