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1、衰变热:对反应堆而言,衰变热是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2、裂变能近似分布:总能200MCV168是裂变产物的动能5是裂变中子动能7是瞬发R射线能量13是缓发B和R射线能量同时还有过剩中子引起的辐射俘获反应。3、堆芯功率分布和因素:径向贝塞尔函数轴向余弦函数1燃料布置2控制棒3水隙和空泡第三章堆的传热过程
4、积分热导率:把u对温度t的积分utdt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称之为积分热导率。
5、燃料元件的导热:指依靠热传导把燃料元件中由于核裂变产生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燃料芯块内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包壳外表面的这样一个过程。6、换热过程:指燃料元件包壳外表面与冷却剂之间直接接触时的热交换,即热量由包壳的外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的过程。7、自然对流:指由流体内部密度梯度所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密度梯度通常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温度场所引起的。8、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9、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10、沸腾曲线:壁面过热度(tsattwts)和热流密度q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11、ONB点:即沸腾起始点,大容积沸腾中开始产生气泡的点。12、CHF点:即临界热流密度或烧毁热流密度,是热流密度上升达到最大的点。Criticalheatflux13、DNB点: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是在烧毁点附件表现为q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H。Departurefrom
uclearboili
g14、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15、快速烧毁:由于受热面上逸出的气泡数量太多,以至阻碍了液体的补充,于是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使传热性能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16、慢速烧毁:高含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17、过渡沸腾:是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存在的时间份额。
18、膜态沸腾:指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q随着t增加而增大。对流动沸腾来说,
膜态沸腾又分为反环状流和弥散流。19、“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