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我个人认为可设置以下几类区域:
(一)生活劳动区:包括动作技能训练,比如抓、推、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梳头、系鞋带、洗手帕;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折叠餐巾、分碗筷、切水果、刨瓜皮、浇花等。
(二)语言区:包括耳听录音手操作、合作猜谜、故事表演、剪贴废旧图书、自编故事、跟“磁带老师”讲故事、卡片找朋友(字画配对)等。
(三)科学区:数学区,有按数取物、几何形状、按规律排序、实物与数配对、看图自编应用题、数学棋、找单数双数游戏、式题套圈、测量工具等;
科学探索区,如电池为什么发光、沉与浮,玩磁铁、各种筛子、放大镜、斜坡实验、沙漏、天平、会变的颜色等。
f(四)美工区:包括泥工、纸工(折、剪、撕、贴、玩)、绘画、涂鸦、废旧物品制作、纸形、涂色添画等。
(五)文化区:包括各地民俗风情、服饰与语言、交通工具、人种与肤色、四大洲五大洋、不同的国旗、环保与卫生等,可结合主题丰富和变化内容。
(六)建构区:有拼图、插雪花片、大型积木、插塑、托班的堆高游戏、智力拼板、七巧板、主题公园等。
(七)装扮区:有娃娃家、表演区、音乐区,其他角色区,如超市、小商店、早餐店等。
(八)大运动区:包括玩球、投篮、走大鞋、高跷、平衡、钻爬、垫上运动、跳绳、自制体育用具活动、自组游戏等。
在以上的大框架制定以后,各班教师就可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本班区域设置的具体内容,如小班以生活劳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安排区域,而大班则更多的在区域中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培养。
各年级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游戏制度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游戏可以避免游戏材料的重复、浪费,使材料被充分利用。年级与年级之间也有联合,如:小班玩娃娃家的幼儿可以到大班的大舞台看表演,也可以到中班的超市去购买东西。大班的商店活动也可以“送货上门”到小中班。当然这些联合是建立在幼儿自愿的基础上,不是为了联合而联合,而是幼儿认为有需要就联合。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f1、让环境“说话”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一种以幼儿与环境互动为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