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保持气道的良好湿化,及时排吸气管内分泌物;分泌物定期做细菌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二、肺不张发生原因:分泌物引流不畅导致分泌物或痰栓的堵塞;气管插管过深,导
管进入单侧支气管;氧中毒引起吸收性肺不张。预防及处理: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对肺不张的肺区,
加强体位引流;纠正过深导管;使用叹息通气,氧浓度50。4050
f三、呼吸道阻塞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工气道在内的呼吸道阻塞或梗阻。发生原因:大量分泌物突然涌出,来不及全部吸出或未被及时发现和吸引;
由于感染、湿化和吸引不够、咳嗽无力等因素,造成分泌物在人工气道的管腔内沉积,形成痰栓或痰痂,将管腔大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和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
预防及处理: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及时更换导管和套管;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
四、肺气压伤发生原因:吸气峰压过高或潮气量过大,PEEP过大,使平均气道压升高;
吸气时间过长;吸气流速过快,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泡过度捧场,甚至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和咳痰;未发现的肺大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气道粘膜压迫和坏死,甚至气管环穿孔;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密闭不佳和皮肤缝合过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心肺复苏时做心内注射和胸外按压。
预防及处理:限制通气压力;对有诱发气胸原发病存在的患者慎用PEEP和PSV;必要时镇咳;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五、氧中毒发生原因:长期高浓度吸氧,一般是指氧浓度60,时间超过48小时。预防及处理:尽量防止吸入氧浓度大于60,即使由于病情需要,也要控制
高浓度吸氧的时间及吸氧波度Te40
六、通气不足发生原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管道漏气、
脱机;TV过低或IE设置不妥;明显的呼吸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预防及处理:分析患者产生通气不足的原因,并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
假设引起通气不足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有通气不足所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主要调整IE,是患者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IE最长可达1:253。
七、低血压发生原因: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机械通气压力水平过高。预防及处理:防治措施:采用确保有效通气的最低气道压;降低平均胸内
压;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八、腹胀发生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