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大体归为这一类。
历代反对道教的学者,对作为思想家的老、庄和作为宗教组织的道教不甚区别。唐朝的韩愈反对佛老,“佛”是宗教的佛,明显无误;“老”是太上老君,还是《道德经》作者老子,他没有讲清楚。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直接继承了韩愈的道统说,崇儒家,排佛老。朱熹驳斥佛教也指明是释迦氏之教,他驳斥的道教更多的情况下指的是老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不能说道教作为宗教的影响只限于中国,日本的神道教与日本天皇及朝廷的制度,有不少道教的影子。除日本外,朝鲜及越南也有经过改变的道教信仰。
注:三教中儒教算不算宗教,学术界有争论。
节选自《文史知识》
1.下列关于道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的著作和教义比较明确,但道教的意义却很含混,道教内部和反对道教的人士也讲不清楚。
B.老子和庄子只能算是一种思想学派的代表人,虽然学术界长期称其为道家,但事实上并不准确。
C.早期的道教并不把老子作为自己的信奉偶像,老子后被奉为教主也不是因为他创作了《道德经》。
D.道教的建立有两个来源,一是与朝廷、官方相配合而形成,一是在社会下层群众中传播而形成。
2.下列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的《吕氏春秋》,汉的《淮南子》,董仲舒的哲学思想,道家等都是社会政治走向统一在思想界的反映。
fB.汉初道家是吸收各家思想的长处而刨立的新体系,黄老思想是它的一个分支,与先秦老子、庄于关系不大。
C.因为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而非宗教性的,所心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这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不同。
D.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屡有争斗,文如韩愈、朱熹的反佛老,武如黄巾起义等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
3.道教不等同于道家,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生时间不同。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晚于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
B.社会影响不同。道教对中国周围国家有不少影响,道家则没有这一作用。
C.目的作用不同。道教常被用于生活中的预测吉凶,治病驱鬼,祈福延年。
D.存在形态不同。道教是宗教,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及专一的教义信奉者。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磐年方冠,从麻九畴学于郾城,客居贫甚,日作麋一器,画为朝暮食。年二十六,擢进士第,授归德府录事判官,不赴。自是大肆力于经史百氏,文辞宏放,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