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状况来看,多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践行情况也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程度不高多数大学生虽知晓马克思主义,支持、赞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只了解一些简单、表面的内容,缺少对其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二)对“共同理想”的内涵缺乏正确理解大部分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内容。(三)多数学生仍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期望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并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持赞同态度。在新时期,什么是爱国、如何爱国、如何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是我们亟需探索的问题。(四)部分学生仍会存在道德失范的情况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但因有些学生只停留在认知上而不付诸行动,再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3三、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明确其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时期明确政治方向,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还要与时俱进并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4(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化、教育文化和组织化,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校园风气和校园
f精神。这就需要加强教育者的自身建设,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