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分析成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4002法律意识是人们从心底对法律的认同和接纳,在我国全面开展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一维。本文试分析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办法和对策。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第一,在大学生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必然要求。从某个方面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提高,其中很大因素也是法律意识,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综合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积极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根基,要求学校必须时常加强法制教育,以达到整体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第二,大学生拥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合格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在法制建设上的长远战略和方针。从本质上来说,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核心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教会大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依法治国新时代下的依法办事和遵纪守法接班人。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当前,许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法律知识薄弱在长久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所接受到的法律教育仅仅来自课堂。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不犯罪不学法”的认知程度,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深入钻研的少之又少。其实,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法律基本常识,对于其将来的就业、婚姻、家庭和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法制观念淡薄现在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动不动就语言上恶意中伤他人、轻视别人、对于他人的权益表示冷漠、在网络中造谣传谣,甚至从身体上伤害他人,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受了侵害只能默默忍受。最严重的就是目中无法无天,侵害了别人的利益,触犯了法律。(三)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升到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的高度,表现为大学生从心底认同我们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