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使卡片在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数据的读写操作。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非接触式IC卡操作方便、抗干扰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使得它在一些接触式IC卡不适用或者无法使用的场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公交、收费、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等领域。目前非接触式IC卡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如IS014443A和IS014443B等,符合不同标准的卡片在不同的领域内相互渗透和竞争。卡片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读卡器的多样性,而市场的多样性则决定了即使是同类型的应用,也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卡片,若读卡器只能读取某一种类型的卡片,那么在处理这个应用时,必将需要多台读卡器,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这样的读卡器必将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对读卡器的读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一种能读取多种类型卡片的读卡器,既是市场应用的需求,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读卡器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各种“一卡通”系统中,这些应用对读卡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传统的对卡号的读取之外,需要能够对卡片进行更高层的数据操作,与PC设备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非接触式IC卡的读卡器的开发与设计也迅速发展起来。
12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卡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而且全球各地发展不均衡,其中欧洲发展得最早、最好。智能IC卡源于七十年代的欧洲和日本,后来由法国人提出的将处理器置入IC卡卡片中的思想得到了广泛接受,由于其具有完善的密码功能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智能卡的舞弊行为。随后智能卡在19771998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九十年代初期,智能卡开始应用于GSM数字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的收费等领域。在美国,智能卡发展相对迟缓,但随着智能卡在欧洲的成功使用,其在美国产生巨大影响,尽管如此,美国在智能卡技术等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I
ovatio
国际发明组织统计,2005年10月到2006年9月全世界IC卡硬件产业中,IC卡及
1
f其读写设备数量分别为42000万张和877000台,其中法国分别占98和7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对IC卡行业的发展始于1994年,当时的中央领导特别是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IC卡行业,高瞻远瞩,指示要发展我国自己的IC卡事业,建立“金卡工程”。虽然至今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左右时间,但是己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国自1994年实施“金卡”工程以来,推动了金融电子化、商业和流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