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必修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为此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效性,一直是同行们加以研究的共同课题,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探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最终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突破了以往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性”以及学生先入为主对它产生的“呆板”、“枯燥”的“说教”印象。一、探索多种教学方法1、讨论、辩论教学法讨论、辩论教学法恐怕是最古老而又最实用的教学方法了,它也是《概论》课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何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讨论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老师既要注重教材的教学内容,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一个既与教学内容有关,又与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话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做准备。比如在讲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这一节后,为了全面把握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真正理解与体会,我们就组织学生为此展开相关理论的讨论:毛泽东思想是否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如果不等同,它们的最主要区别又是什么?还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思想能否仅仅说是个人的思想而不能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否也包含其错误的思想,如果不包含又怎么能证明这一理论的正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理解。改变了有的同学过去对毛泽东的片面认识,认为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有的同学则加深了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但毛泽东的思想并不等同于毛泽东思想,真正把握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别,以及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以毛泽东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深刻原因。再比如当讲到“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这一章后,组织同学讨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f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这两个发展趋向是平行的,还是交错的;是毛泽东一人的,还是党的领导集体的;哪些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发生错误的原因又是哪些?像这样的讨论、辩论,我们的做法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