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大学、专业、地域到底怎么选
俗话说“七分靠高考,三分靠志愿”,志愿填报的好坏决定了考生将来的命运和职业发展,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地域、学校和专业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三个重要因素,那么考生应该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有统计显示,有不少的学生在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志愿的选择也随之到了最后的精选确认环节。
报志愿就像找对象,专业与大学好比是小伙及其家庭,两全其美最难得,美中不足是常态,纠结中应该怎样抉择?
01大学与专业,哪个更重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用标准除了学历门槛外,招聘基本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专业学校综合素质,即专业优先(一看专业,二看学校、素质)。显然那些专业性越强的职业,特别是理工科类更是如此。
二是学校专业综合素质,即学校优先(一看学校,二看专业、素质)。那些专业性不特别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便是如此。
f三是综合素质学校专业,即素质优先(一看素质,二看学校、专业)。很多企业的综合性较强的岗位都是如此,这叫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温馨提示:大学将影响考生发展的广度,而专业将影响考生发展的深度。怎样在大学与专业之间平衡,做出最佳的选择,不仅是对考生,也是对家长的考验。
02专业、学校和地域之间如何取舍?
一、职业优先原则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此原则最适合那些职业理想非常明确的考生。例如就是想当老师、或医生、或会计等等,那么报志愿就应该从职业出发。
例如孩子的职业理想是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即英语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学校太多怎么取舍?
一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可上
f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二是分类取舍,例如,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老师进行排序取舍。如果考分足够高,直接报考提前录取批次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
或者,分数能上“双一流”名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最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如果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