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诸子,汉代赋,魏晋诗赋,唐诗宋词,明清诗词文这些方面,但对于重点的小说戏曲,基础知识也不可不记。中午往往是12点钟即吃完饭,吃饭过程中跟一同考研的同学聊聊专业的知识和看法,樱园食堂外面的小餐桌成了我回忆中很美的一个场景。
下午依旧看的是古代文学,稍微看看英语,总觉得时间不够,进度太慢。晚上看现代文学三十年,由于现当代上课时候不甚用功,吃了苦头,但是发现三十年的确是一本好书,阅读起来时有精彩的评论与富含感情的赞美或叹惋。这段时间应该还有时会看看古代汉语的,做笔记,练翻译。过后愈临近考试,愈觉得这样一天安排多门持之以恒虽好,但往往容易中途切断,头重脚轻,连续性不好。相比于一天大概就安排个英语与专业课两门来说,显得琐碎,自控能力不好易陷入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
我的古代文学第二遍直至11月初方才结束,其间基本看的是袁本,宋词参看了章培恒本,做了第二册、宋代诗文词、明清诗文词方面的笔记,厚厚几册。论文并没有同步看,时间把握不好,是到了后面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下了一些必读的古代文学方面论文来看的。文学方面现代三十年前面做了五章的笔记后即中断了,直到11月份才扎扎实实的看了一遍,配合的是温儒敏的学习指导,觉得很好。关于看作品和看教材
f以及看评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后来想明白的是,越临近考试,心境越浮,越求全责备,就想回归作品,获取一些自己的新鲜的感受,来更好的理解教材与评论,然而这样做并不适合应试。时间若短,看的要求又高,只能是对自己的无尽的折磨。有所放下和取舍,挑出重点,有层次而推及其他,如水纹依次绽开,才可得到应得的知识以及心安。这样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感受力的束缚是必然的,会有越捆越紧,除了书本所言,自身却毫无一物的感觉,然而如同学所说,我们只有经历了这样的痛苦的阶段,才能走到那个安静而包容、能让人潜心静学的地方,所以不要苛求,坚持下去,就会破茧成蝶。11月12月的晚上,睡前我也有时会捧现当代的作品,择其中一篇(中短篇)感觉很美妙。看,看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茹志鹃等的一些。
当代文学史比较容易看,主线条也很清楚,是对五四新文学精神的认同,以及采取自由主义立场对如今文学的批判,言语中时带调侃,所惜是或有杂乱之处,特别是80年代小说的境况描述,让人不甚清楚。建议还是要结合本校老师讲及当代文学的笔记来复习,理清楚一些思路较好。
文艺学论纲和外国文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