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
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
二、小学教育目的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劳动技术教育
2、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一、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斯特恩德国】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可能性】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二、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b注意c记忆d思维e情感f自我意识
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专题四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2、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2、有潜能3、差异性4、主动性5、独立性3、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
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