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什么20090728222007标签:华德福教育教育分类:华德福教育选自《解放孩子的潜能》(英马丁洛森著,吴蓓译,本文为该书第五章)让孩子成长传统认为孩子依赖父母,需要得到充分的照料,直到他们长大成人,承担起在生活中的角色。绝大多数的父母盼望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如果父母不能帮助他成长,至少也不要横加干涉。直觉告诉我们,如果要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就必须从小把他当孩子养育。童年包括了一系列的成长阶段,伴随某些显著的变化,如更换乳牙、青春期地球上没有任何其它物种有如此长久的成长期,有如此复杂的阶段和过渡。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认识不同阶段的差异,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成长的平凡奇迹我想每个人都会认识到童年是多么地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对孩子要求得太多太高,不恰当的要求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我的同事及朋友麦克尔罗斯在《准备学习》一书中写道: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常常对平凡的奇迹失去耐心,我们要自己来实施,并操纵奇迹。麦克尔的意思是存在着两种危险,一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另一种是极力干涉,人为的规划成长目标,从利用基因工程选择孩子的特征,到强迫孩子过早进行智力开发,都是对孩子的人为操纵。快点长大!让孩子跳越成长的阶段性,提前进入下一个阶段,容易对父母产生极大的诱惑。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孩子拥有童年的权利,我们就极易被误导去催促孩子快点长大,取得成就。我们的态度不需要大声地说出来,孩子是阅读形体语言的行家,甚至在他们能听懂说话之前,就能感觉到我们压抑不住的烦恼。我们的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如:“天哪!上厕所去!”“为什么不穿上你自己的衣服?”“你没看到我烦着呢!”这种方式会使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压力。欲速则不达催促成长的代价是损失了做人的潜在素质: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f充满朝气、好奇的天性。如果在童年期,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开始培养这些素质,那就更难了。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少能部分地捕捉到他们时而闪现出的良好素质。失去的青春这不仅关系到童年早期的良好素质。大多数人希望拥有15岁至21岁的青少年的特征,希望拥有17岁的身体和精力,虽然已是老于世故的30多岁的头脑。想想我们成人有意或无意,追求年轻貌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