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30年代的文学论争1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等与新月派梁实秋。3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瞿秋白与茅盾、鲁迅等。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瞿秋白等与“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5京派与海派之争论争焦点: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二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是左联的奋斗目标。代表人物有鲁迅。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它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提倡和实践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代表:丁玲《莎菲女士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表现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运)3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代表:叶紫《丰收》、张天翼(左联优秀讽刺小说家)《华威先生》4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艺术特点
1
f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要是针对有缺陷的人,是讽刺的,而非幽默;是批判的而非自嘲;是战斗的而非调侃。是一种较纯粹的喜剧。三“革命+恋爱”模式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胡也频《到莫斯科去》、丁玲《韦护》、白薇《炸弹与征鸟》、巴金《灭亡》、茅盾《蚀》四京派新感觉派海派1京派: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艺术特点: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京派的创作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沈从文(《边城》)、萧乾、芦焚2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活跃于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艺术特点: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代表作家:穆时英(《公墓》)、刘呐鸥、施蛰存3海派:海派小说是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流派。特点: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和堕落,热衷于描写男女情爱欲念。代表作家作品:张资平《最后的幸福》,叶灵凤《时代姑娘》五作家群
2
f1四川作家群:沙汀(代表作“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艾芜、李(jié)人(大河小说家三部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大河小说:以成都和天回镇为中心的四川社会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的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