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8《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析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3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发问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听写。2交流关于“治学”的名言。(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3)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4)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美富兰克林)3回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二、合作探究,品读领悟1文章在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几个层次?交流点拨:第一层(3、4段),论述“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2第3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引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第4段、第5段论述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交流明确:论述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第4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以“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例子,具体论述了人们是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的,简明易懂。第5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先正面论述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学问才是
1
f自己的,然后反面论述,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信。最后又引用孟子的名言,使论证更有力。4第4段、第5段论述既然论述了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讨论明确:(1)第4段主要论述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主要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对于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2)第4段侧重论述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论述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目的:“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追问:“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先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